发病高峰期!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来蹭“热”度

日期:2020年08月26日



新冠疫情之下,我们谈“冠”色变。近期,不知不觉中也进入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高峰期。因此,我们在对新冠肺炎严防死守的同时,也要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来蹭“热”度!





“蜱虫”其虫


蜱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


“夺命”蜱虫本蜱真身!蜱虫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背腹扁平,体型从芝麻粒大到黄豆大小不等,图为网络资料图。


蜱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 83 种病毒、31 种细菌、32种原虫,危害极大。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该病俗称蜱虫病,是由一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所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致死率可达30%。该疾病于2009年首先发现于中国,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与人之间传播。

 

发病时


会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和表现?



一般认为,经蜱虫传播潜伏期是5-14天,经血人际间传播为7-12天。


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


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哪些地方,哪些时候,


哪些人容易感染该病?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多发于春夏季,高峰在6-10月。


目前已在我国的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江苏省的监测结果显示南京溧水、淮安盱眙、无锡宜兴、南京江宁和盐城东台蜱虫密度相对较高,感染风险相对较大。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均较高。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

 

预防蜱虫病


关键在于防止蜱虫叮咬


1.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物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黏附;要穿袜子、不要穿凉鞋;野外归来要更衣。


3.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涂抹、喷洒驱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避蚊胺、派卡瑞丁、伊默宁(又叫驱蚊酯)是抗蜱较为有效的药剂。儿童应按说明书使用驱避剂,不宜用于儿童眼、口及皮肤破损处等部位。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驱避药物,3岁以下幼儿不宜用柠檬桉叶油的驱避剂。


4.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


5.如果同时携带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并注意切勿徒手捕捉宠物身上的蜱虫或其他寄生虫并进行挤捏。

 

若被叮咬,怎么办?


1.尽量在24小时内取出以减小感染概率,如无法短时间内得到医护救助,可考虑自行取出。


2.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因为这样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还可能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3.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位于头部),然后将它垂直向上拔出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蜱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洁伤口和手,进行消毒。如果可能,拔下来的蜱不要扔掉,可以把它放进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或者瓶子冻进冰箱。一旦日后不幸出现了蜱虫病的症状,它会帮助医生更容易找到发病的原因。


4.在蜱叮咬后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江苏疾控(微信号:jscdc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