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骨质疏松症:年迈再预防为时已晚

日期:2016年09月09日

Doctor益 如是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这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目前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肿瘤并列为世界五大疾病。

在中国,有一亿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而就诊率仅为发病率的2%。人上了年纪,常常感觉腰背疼痛,下肢抽筋,容易摔跤骨折。很多人年轻时英俊挺拔,老了却出现了驼背、身高变矮的现象,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骨折,其骨折发生率可达正常人的6倍!若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20%的人会死于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

骨质疏松俗称“静寂的杀手”,早期患者常不自知,而到病变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被察觉。严重时患者咳嗽、打喷嚏都会发生骨折,最可怕的是在发生骨折后才知道罹患骨质疏松,此时不但给患者带来生理及精神损失,严重者甚可致残或致死。但是值得强调的是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以避免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多半为时晚矣!因此,如何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发现可疑端倪,未病防病才是重中之重。

早期发现是关键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骨质疏松诊断目前有个世界公认的金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仪”,这不但是诊断依据,同样也是治疗随访中必要的监测工具。哪些人需要筛查骨密度呢,对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女性>65岁,男性>70岁,不管有无风险因素;绝经后女性或50-69岁男性在合并风险因素时,或有过成年后骨折,均需要筛查骨密度。那么,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而罹患哪些疾病的人更需要关注骨密度呢?

一般说来,老龄、早绝经及母系家族史这些常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过低的体重、长期或目前正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性腺机能减退、大量吸烟、酗酒、大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光照及钙摄入不足、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及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同样,一些罹患特殊疾病的人群也同样需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到来,比如内分泌疾病,像常见的甲亢、库欣综合征、甲旁亢等;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及胃肠道疾病;一些特殊药物的应用诸如糖皮质激素、肝素以及长期卧床也极易导致骨量丢失,继而发生骨质疏松。

减缓骨量丢失

别忽视几个重要时期

骨质疏松诚然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但仅在老年关注肯定远远不够。我们知道,人体的骨量变化是有一个明显的曲线,出生后到成年,骨量逐渐上升,大约到35-40岁达到峰值骨量,此后骨量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速度、时间不同也最终导致了骨量的不同。因此决定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峰值骨量,二是骨丢失率。倘若想在老年期达到最大的骨量一是提高峰值骨量,二是尽量减少骨丢失。这就要求我们补钙、防治骨质疏松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幼年阶段,保证充足的钙剂摄入,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户外活动,平衡膳食,尽可能在自己的成年期达到最大的峰值骨量;此后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富钙优质蛋白饮食,增加光照,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提高肌肉的协调性,最大程度减缓随增龄带来的骨量丢失,并有效预防跌倒,这才是骨质疏松真正的一级预防,未病防病,未雨绸缪。

在人们漫长的一生中,有几个时期格外值得关注,青春期、妊娠哺乳期以及绝经后,这些时期均为人体钙剂摄取的黄金时机,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生长发育、骨骼成长需求。而孕妇尿钙排出增多,再加上供给胎儿及婴儿,故对钙剂的需求也是增大;我们不少孕妇怀孕时不注重钙剂的补充,每日在家养胎,光照不足,结果在孕期反复出现肢体抽筋,严重者晚期周身骨骼疼痛,不能行走,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而老年以及绝经后,按照骨量变化趋势已开始走下坡路,同样老年人对钙剂及维生素D的吸收能力下降,一般认为,每增龄10年,钙的吸收减少5-10%,骨库空虚,更需充足钙剂的补充。因此,为了维护骨骼健康,这些钙剂补充的黄金时期千万不能错过。

补钙、日照、运动

一个不能少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就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就是通常认为的“脆性骨折”,何谓脆性骨折呢,就是在自己身高的平面轻微碰撞发生的骨折,如走路不小心滑倒、绊倒,前臂着力发生的骨折;以及跌坐发生的髋部、腰椎骨折等。若年青时不懂得预防,老龄时骨库空虚,不小心发生了骨折怎么办?是怨天尤人、卧床不起还是积极面对,勇敢站起来走出去呢?答案肯定是后者。

该怎样去防治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谈谈这个话题。正常人体99%的钙都沉积在骨骼和牙齿,这样也就提示钙是构成骨基质的重要原料,原料不足,势必骨头质量下降,因此我们第一步需要先把盖房子的“水泥”备好。如何补钙,补多少,啥时候补,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所在。补钙的黄金时节是两头和中间阶段,两头就是幼儿和老年,中间就是生育期,钙剂补充每日补充量大概为1000-1200mg,最多不能超过1500mg,因为钙剂的吸收率大概为30%,过多服用也大都通过肾脏排泄了。同时过多的钙剂摄入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和心血管风险,所以钙剂服用肯定不是越多越好。每日补钙的时间一般为睡前最佳,此时钙剂的吸收最好。钙剂的品种中碳酸钙含钙量最高,优先选择,若胃酸缺乏或口服无机钙后胃肠不适,便秘,也可以考虑有机钙诸如氨基酸钙、醋酸钙等药物补充。

维生素D是钙剂吸收的一把金钥匙,它的主要来源是日光照射皮肤而合成,日常食物中含量不足,所以,充足规律的户外活动肯定是必须的,一般维生素D的每日需求量是800-1000u,随年龄增长,维生素D受体的活性下降,在同样的光照下,老年人多半合成维生素D不足,因此必要时需要进行额外的补充,直至体内25羟维生素D的含量达到30ng/ml以上。

我们经常有骨折的患者朋友在问,我天天补钙,为什么还是发生了骨折,那是不是补钙根本没用,那我还补什么?这话肯定是错误的,补钙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石,但并不代表它是万能的,因为骨质疏松主要的发病机理是骨代谢失衡,破骨超过成骨。所以,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药物治疗,包括抑制破骨和促进成骨。但是这些药都要在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进行,就像盖房子,我水泥不够,光搭了空架子也是于事无补的。

有了营养基石的铺垫,我们还需要规律的户外运动。一方面运动可以更好地提高骨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灵活性和平衡性,改善肌肉的协调性,有效预防跌倒。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骨质量,二是发生了跌倒,而老年人因为肌肉协调性下降、慢性病、服用一些镇静安神类药物等等,更容易发生跌倒。随着增龄,骨骼外因素导致发生跌倒已经远远超过骨量下降的速度。这更加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到肌力和肌肉协调性。我们推荐骨松患者尽量选择负重或增加肌肉力量的运动,负重顾名思义是对抗重力,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爬楼梯、跳舞和网球。加强肌肉的运动包括举重以及其他对抗性运动,例如瑜伽、普拉提等等。

吃药还是吃保健品

请走出误区

哪些人需要治疗骨质疏松呢?主要包括三类人群,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骨密度测定T值低于-2.5的患者;骨密度测定为骨量减少,FRAX骨折风险评估:10年髋部骨折风险≥3%,全部骨折风险≥10%,也同样需要干预。骨质疏松的用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抑制破骨,二是促进成骨,而抑制破骨的药物目前主要作为一线用药。它主要包括双膦酸盐、雌激素及其类似物、降钙素、单克隆抗体等,而促进成骨的药物主要是重组人甲状旁腺素。这些均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进行防治。

骨质疏松的治疗用药并不是吃上就不管不顾了,虽然目前上市的各种药物已经有明确的证据可以防治骨质疏松,有效降低骨折的风险,但仍需要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只有规律治疗、监测,才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预防可能出现的骨折。

得了病吃药是天经地义,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总想着能少吃药就少吃,可经常又跑去买保健品来安慰自己。一旦罹患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肯定是必须的,我们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破骨,促进成骨,使两者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恢复骨量。而保健品一般成分不明,有些添加了一些动物的骨骼,不少重金属超标,并且这种无机钙很难被人体吸收,因此,患病后应该至医院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就医。

万一中招“脆性骨折”

应当如何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者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的部位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中脊柱椎体骨折的发病率男性为5%,女性为16%;腕部骨折,男性为2.5%,女性为16%;髋部骨折,男性为6%,女性为17.5%。

骨质疏松症骨折并卧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骨折愈合过程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多见于老年人,常伴发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则,理想的治疗是上述四者的有机结合。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不应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脊柱骨折主要为椎体压缩骨折,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如果椎体压缩程度较小、椎体高度丢失小于1/3、疼痛不剧烈者,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措施为卧床休息4-6周,然后支具外固定3月。对于压缩程度明显、椎体高度丢失大于1/3、或为多节段骨折、疼痛明显者,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对骨折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如果患者骨折移位不明显或为嵌插骨折、同时一般情况较差而无法耐受手术,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外固定、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等。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多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4-6周。但对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以及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倾向于采用手术治疗。

微创是目前外科手术的趋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细小、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同样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于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建议采取的微创手术治疗手段。对股骨颈骨折来说,GardenⅠ、Ⅱ型骨折多采用经皮微创多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GardenⅢ、Ⅳ型骨折可考虑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言,可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髓内固定系统包括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重建钉等。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以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内固定,以及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等术式。

家居版食帖

预防从饮食入手

1. 枸杞拌豆腐

[主料] 豆腐250g,鲜枸杞30g

[功效] 滋补肾阴,养血养骨,夜尿多着尤为适宜

2. 瘦肉猪血豆腐

[主料] 猪血500g,豆腐300g,瘦猪肉100g,胡萝卜100g

[功效] 抗骨质疏松,益气养血

3. 排骨豆腐虾皮汤

[主料] 猪排骨250g,北豆腐400g,洋葱50g,蒜头1瓣,虾皮25g

[功效] 强筋壮骨,润滑肌肤,滋养五脏,清热解毒

本版策划 采写

本报记者 沈峥嵘 通讯员 罗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