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佑生命,迎接新生

他们是春节“医”线“不归人”

南京日报 2023年01月27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通讯员 杨萨飒 罗鑫 杨璞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的首个新春佳节,当很多人走亲访友、万家团聚之时,医务人员却从未停止忙碌的步伐。疫情形势趋于好转,但防控仍未松劲,医护仍在坚守。

  春节期间,面对生命的托付,这群坚守岗位的“不归人”毅然无怨无悔地扛起重担。

  凌晨迎接“兔宝宝”,辞旧迎新更有意义

  “哇哇哇”,随着一声声清亮啼哭,正月初一凌晨3:51,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迎来了第一个“兔宝宝”。小男孩3555克,白白胖胖,非常可爱。

  这个除夕,妇产科副主任中医师张蕾和主治中医师周文娟值班,这一值守就是连续24小时,“没想到比平日里更忙碌,24小时,连续见证了3位宝宝的降生。初一早上4点多,还有产妇出现宫缩情况,来办理住院。我们立刻为她开医嘱、写病历,观察产程,全程进行胎心监护。”

  作为妇产科的医务工作,值班加班是常态。大家认为,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新年遇见新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超26个小时的坚守,护佑高龄老人

  “不看朋友圈的话,实在不知道今天是初几。”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主治中医师李慧家住泰兴,已经4年没回老家。记者采访时,她正在请皮肤科的医生会诊。从正月初一上午8点接班,到正月初二上午10点,26个小时过去了,李慧还丝毫没有结束工作的意思。

  在老年科,很多医护人员都是春节“不归人”。前几年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今年是因为病区患者多,很多病情危重的高龄老人都留院继续治疗。李慧告诉记者:“患者抗原体检测已经转阴了,但心衰、呼衰、脑功能下降等基础病却再次显现,加上老年患者病情比较复杂、言语表述不清楚,需要医护人员细心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及时处理。”

  护士长孙爱云一直和大家坚守岗位,连续几年,她都没有回家过年了。孙爱云说,翻身、拍背、吸痰,护士们根本就停不下来,有些老人呼吸衰竭,没有咳痰能力,气道护理任务繁重,需要时时观察,频繁吸痰护理。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为患者时刻待命

  “接到电话,我立即奔到医院,家里人都知道我工作的紧急性,也习惯了我因抢救患者而随时离开。”正月初一上午11点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周松阳和副主任医师袁超就站在手术台上,为一名70多岁的老人展开脾脏切除术。

  老人在家上厕所时不慎摔倒,正好撞到了马桶盖上将脾脏摔破,出血3000多毫升。“人体内的血液一共才5000毫升,如果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很快,我们就完成了各项术前准备工作,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刘向荣、住院医师邓舵已到位,手术室护士长吴乔从血液科取到了充足的血液制品。”周松阳说。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每次投入工作,就如打仗一般。”手术后,周松阳和同事们都松了一口气,对于大家而言,当病人送到医院后,医生的世界就只有治病救人一件事,哪里有什么假期的概念。

  守护重症患者,一条新年短信6小时后才回

  “我一般早上7点就到科室了,赶在8点钟交班前把所有床位走一遍,看过才放心!”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长曹晶晶是一位徐州姑娘,她告诉记者,今年是她从事护理工作的第13年,也是春节在岗的第12年。

  在重症医学科,护士工作相对显得更为繁重,因为这里都是急危重症且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的患者。突发情况很多,医护人员随时都要做好抢救的准备。与普通病房的护士相比,重症医学科病房实行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生活照料等都由护士负责。

  曹晶晶介绍,自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对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我们ICU收治的老年患者相对较多,96岁的王奶奶是一年来我护理的第208位气管插管的患者,因为年龄大、病情重,这类患者往往比其他患者更难以脱机拔管。我们每天在为她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会进行整理床铺、翻身、拍背、吸痰、俯卧位通气等操作。”曹晶晶说,由于基础病等原因,王奶奶无法进行自主翻身,每次都需要五六名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帮助她进行体位的改变。经精心护理,大多数老年患者已经康复出院,虽然王奶奶目前还没有拔管,但症状已经明显较之前有所改善。过完年不久,她也一样会顺利康复,回归家人的怀抱。

  “谢谢祝福!也祝您新的一年健康平安,万事如意!”中午的时候,曹晶晶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她拿起手机回复了今年第一条亲友发来的祝福微信,而这条微信收到的时间是6个小时前。